第64章 1210(1/2)

作品:《死得其所系统

晟帝二十一年,昭明府。

“殿下,宫中异动。”平静了些时日,最近各方又开始骚动。

“喔?”程知放下笔,接过密报,“父皇?呵,这是又去和大哥联络父子感情了?也不知大哥有没有伏地痛哭,好生抓住机会。”

“殿下,近来,三皇子和四皇子业已入朝,且圣上颇为亲近。如今看来,对赵庶人,又有赦其罪之意。”你可上点心吧,沈文蓁叹了口气,“还有二殿下处,也不太平呢。”

开府之后,程知便把沈文蓁擢为昭明府文书,处理日常事务。自己女子之身,沈文蓁又有爵位在,并不是很打眼。

自晟帝十九年至今,已是一年有余。这一年多来,程知主要就是和赵昊纠缠上了。其余朝中之事,有严家相助,尽量维持稳定,也不是很麻烦。倒是许家,许济昌深居简出,连赵晟抛来的橄榄枝,也不太搭理。

提起赵晟,赵昊对他这兄长的评价也真是没准了。

赵昊去年开春,接下了推恩令,上书朝廷,请旨册封诸子,这不是挺好的事儿嘛。面上一派和气,私下的暗流汹涌,那就各凭本事呗,不会伤筋动骨,不会引起大乱。非得惦记着自己当初胡扯的那番话,可着劲儿的想要逼赵昊直接造反。

啧啧,那时候接到赵昊请封的折子,脸色可真叫一个难看,竟还是怨怪到自己头上。也不用脑子想想,人赵王当时要真是直接起兵,诸王响应,你是否能拦得下来。以双方综合实力对比,最大的可能,就是就此僵持,江南自治。

程知就是算准了,以赵昊心性,绝不会容许这等事情发生。他要的是完完整整的大晋国祚,而非民生凋敝、烽火连绵的半壁江山。他一定会接受推恩令。因为,只要赵王在一日,推恩令实际上就不起作用,这些都是死后之事。然而,这却是给程知开了个口子,可以堂而皇之的采取类似切香肠的战术,一步步蚕食江南。

最重要的是,通过推恩令,通过晟帝十九年这场风波,程知要让赵昊知道,自己有这个资格成为他的对手,有这个能力担负起江山社稷。这才好为日后的行动埋下种子。

果然,赵昊是这么做的。只是,这厮名字真没取错,真是个斗天斗地斗人的好斗分子。这下子火力都对准了自己。前朝暂且不说,后面皇帝这一家子才令人糟心。

==========

当日,为了安抚皇帝,程知针对江南,又提出了几点。

一是,分全国为十三个州部,每个州部设刺史一人,取消丞相史出刺,改以刺史监察地方。

丞相史不常置,职责不明,直冲藩王而去,太明显。

改以刺史,令刺史秋冬之时巡察部内郡国,年底入京述职。京都设司隶校尉,掌纠察京都百官。皆只有监察权,没有处置权。

二是,采用上计制,改组漕运司。

漕运司也好,转运司也罢,一个直接霸道,想直接夺取地方征税权,最终只会沦为摆设,机构冗余;一个婉转曲折,意图分一杯羹,效果不大。

着令各地王侯官吏,每年年初将辖区内的户口、垦田、赋税等预算数字写在木券上,上报天子,并把木券剖分为二,天子持右券,臣下持左券。年底官员入京报核。天子根据右券亲自考核,或由丞相协助考核,根据考核结果,予以升、降、赏、罚。

三是,推行左官律和附益法。

官员非经朝廷选拔任用,不得升迁。擅自出仕地方者,若上官犯罪,连坐。

官员阿媚地方,背正道而厚私家,重罪。

……

程知借鉴历朝加强中央集权之法,参照本朝形势,结合姚复的上书,从监察权、财政权、人事权三方面对地方加以限制。

此三点,皇帝都很赞成,每一处都可以找赵昊麻烦。

赵昊明面上也没反对,这三条,不仅针对藩王,还能监察官吏、考核地方。司隶校尉,更是纠察京都百官。他既是将大晋看作囊中之物,以打击世家、巩固皇权为己任,就不会为反对而反对。

以许家为首的世家勋贵也没反对。丞相每年协助考核地方官吏,那是多大的油水,多大的权势。户部、吏部皆可染指。

==========

明着,又是皆大欢喜,君臣同心。

然而,私下里,赵昊却是百般手段。

对朝廷选任的官员,拉拢威慑,分化瓦解,迷惑糊弄,除刺史辖区不与江南重合,还算有几分作用,其他人等,几乎都近泥胎木塑,起不了监察之责。

任用人才幕僚,靠的人格魅力。不是慕江南繁华安稳,吏治清明,就是认为赵昊是中兴之主,帝王之才。

至于赋税,巧立名目,改头换面,由明转暗。此间种种,不一而足。

……

这厢皇帝磨刀霍霍,找赵昊麻烦。那厢赵昊祸水东引,把皇帝的目光拉到程知身上。

赵昊挑拨皇帝,昭明女帝例子在前,又岂可因自己女子之身掉以轻心?就因是女子之身,立身不正,更易行弑父
本章未完,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......... 死得其所系统 最新章节第64章 1210,网址:https://www.wx74.net/10/10407/63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