加入书架

设置背景

上一章

返回目录

下一页

岌岌可危(1/2)

作品:《公子别逃:本王有喜了

说起这当市定罪处刑,李真淳登基后就把它废了,自那以后白虎门便没开过。

先皇在时却很喜欢将宫牢中的死囚们拖出白虎门,到刑场上当众砍头,威慑民众,以示警告。也不知道这警示的作用大不大,只是京城的百姓平日里都闲来无事,很爱凑这个热闹,明明是血腥的画面,却看得十分过瘾,刽子手挥刀人头落地时,大家纷纷拍手叫好。

但李真淳觉得这种做法十分残忍,因此和刑部商议改了法令。近年的死犯都是先由金吾卫带回家,吃上家里的最后一顿饭后再绑到城外悄悄杀掉,因怕惊吓到家中的老人,也不许亲人去看。虽然实行的还是死刑,但不砍头了,尽量给囚犯留全尸,以宽慰亲人。这种做法比较仁慈,李真淳把提案拿给我看时,我非常赞同,觉得民风还是要淳朴点好,围观杀人这种行为确实不值得提倡,便与他一拍即合。

可是京城的百姓却不是这个想法,看不到刽子手砍头,竟像是少了乐子一般,一些人实在无聊,便向狱丞打听最近死囚行刑的时间,掐着点偷偷跑出城躲起来看。

对此,我只能感慨世风日下,人心扭曲啊!

此番审李孛弼,选的是平日最热闹的东市口,便是故意要让城中的人都来看看,旨在让青阳王诚恳悔过,深刻检讨,让百姓更加服从信任朝廷,尤其是那些背叛朝廷的渝东百姓。

贺兰段的如意算盘确实打得好,只是不知他有没有想到,这东市口会被看审的人群挤得水泄不通,车舆难行。

这么多年都没犯人看的京城百姓,一听说死囚是长州的青阳王,纷纷带上茶点瓜果赶来东市口,卯足劲朝前排挤,街市周围的馆肆也都挤满了人,像是在戏楼买座的看客,都大家伸长脖子睁大眼,等着看一场好戏。

即便是姜宣施了轻功,我们到时,也早已挤不进人群,只能看到高台上李孛弼芝麻大小的一张脸,隔得远声音也听不太清楚。

我表示很苦恼。姜宣这次带了脑子,马上打横抱起我,借着几阶墙瓦,轻盈地跃上了离筑台较近的胡氏酒肆的顶上。

那酒楼是刚建的,瓦片刚上过蜡,很是光滑,以至于我从姜宣身上落下,脚抓不牢地,直直往下面溜,姜宣倒是内力深厚,站得很稳,他没办法,只好把我背在背上听。

我不禁感慨高处真又是另一番景象奇观。楼下庞大的人群瞬间变成了密密麻麻、如黑点般的人头,李孛弼在搭好的高台上念着悔书,高台外侧围着三层披胄持矛的金吾卫,离高台最近的是渝东叛军,叛军外又紧紧围了一层金吾卫,再外圈便是城内的平头百姓了。上将军官晟和赵天翼把守在高台的两侧,有着金吾卫等人亲临现场维持纪律,故场面虽庞大,却不失秩序。

我思索这布局还算合理,既不怕渝东叛军上前救主,也不怕京城民众积愤闹事。

等这件事结束了,青阳王叛乱也便能翻篇了。

想到这里,我感到心中格外通畅,便换了个舒服的姿势趴在姜宣的背上,听李孛弼作检讨。他这检讨很有意思,不同于平日写的华丽诗赋,他这检讨用词简明精准,朴实无华,既表词达意又通熟易懂,分明就是专门写给老百姓听的,又加上他演讲时声情并茂,文章中处处流露真情,表达了对造反之事的悔悟,又讲出了自己对朝廷和皇帝的歉意,并恳求原谅,文中多次引经据典,雅俗共赏,可以说是写得十分精彩。

精彩到我觉得可以当做史料留下来,传给后人反复学习,连名字我都想好了,就叫做东门陈罪表。

我听着听着,竟觉得有些可惜。李孛弼确实是个人才,在朝廷上当个侍郎,循序渐进提拔为宰辅也未可知,这个下场,委实让人痛惜。

我正听得入神,一只禽鸟忽然飞到房顶上盘旋不止,咕咕地叫个不停,姜宣本想驱赶它,抬头看了一会儿,惊道:“这不是莫离那小子养的**吗?”

我一愣,顺着他的目光也抬头看去,那鸽子红眼青喙花羽毛,模样娇小讨喜,分明就是阿奴啊!

我连忙唤了声阿奴,那鸽子果然认出了我,扑簌着翅膀缓缓落下,乖巧地停在了姜宣的肩上,我用指腹蹭了蹭它的嘴,顺着它干净的羽毛,在它的爪上发现了一卷信,我暗暗吃惊,小心地将其取下展开。

这信是林渊写的,他找我找不见,又有急事汇报,便借了莫离的阿奴寄信给我,说来也怪,别人家的鸽子只能记住宅府的位置,阿奴却能在偌大的城中找到主人的位置,嗅觉敏如家犬,实在是一桩奇事。

我看完信的内容,不禁焦灼起来。

姜宣凑过来:“信上说什么?”

我皱眉:“林渊说,刺客已经到了东市口!”

姜宣听罢,神情变得凝重:“可有提到是什么方位?”

我摇头:“那刺客到东市口后便混入了人群之中,找不见了。”

姜宣想了想,猜测道:“他莫非是来营救青阳王的?”

他的这句话正说到了我心里,这确实是我最担心的事情。我赶忙让姜宣带我和阿奴下楼,我找附近的商铺借了笔纸,给林渊
本章未完,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......... 公子别逃:本王有喜了 最新章节岌岌可危,网址:https://www.wx74.net/5/5123/110.html